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5-07-13 Wed

岔道筑城考(此帖得alun助)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一、岔道形势
昌平北,有大山横亘东西,中有天然孔道,南北穿越其间,长四十余里,通延庆平川,今人皆谓之曰:关沟。
此乃太行八陉最北之军都陉。秦以降,历代于此置戍设关。
沟内两山夹峙,悬崖峭壁,绝险异常。天下九塞之居庸塞(关)盘踞其间。有溪水旁流,曰居庸水,亦曰涧水,今观之已绝焉。
有明一代,大将军徐达于此垒石筑城(洪武二年)。至成祖,虽三犁虏庭,而残元仍侵掠不绝。明诸帝为隔南北、护陵寝、卫京师,于关沟上下城防密戍,甚于历代。
由南口入,有南口门堡城居于口端。上行十五里,居庸上下关城周十三里横挡其中。又行三十里,八达岭关城座于北口。关城边墙东接灰岭、黄花,西望白羊、镇边。出北口五里,山势缓,地稍平,山尽处有岔道堡城跨于山口。口外有延庆平川浩荡通宣化。
《方舆纪要》云:“八达岭为居庸之噤吭,岔道又八达之藩篱”。
明王士翘《居庸关论》言:“逾岭数百步即岔道堡,实关北藩篱。守岔道所以守八达岭,守八达岭所以守关也”。
所为岔道者,《昌平山水记》云:“一自怀来卫、保安州,历榆河、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府、四海冶为北路。”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云:岔道城“设守备一员,属南山参将,以其与南山共联一边也。守备所领官军三百三十九员名,马骡二十三匹头。城周二里一百一十丈领先尺,高三丈。”
二、岔道筑城年代疑惑
遍查涉及岔道之古籍,岔道建城年代有三:
——弘治十八年建(《延庆州志》):即西元1505年
——嘉靖三十年建(《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即西元1551年
——隆庆五年建(《四镇三关志》):即西元1571年
上述三说为后人引用,其中以嘉靖三十年岔道筑城说为最广。
以下证据,推翻嘉靖三十年、隆庆五年建城说:
《明实录》原文节录:“嘉靖二十六年(即1547年)七月庚申 巡关御史王土翘上言:居庸关半里外岔道堡,民居凑集而土地卑圮,乞令增筑并掣隆庆卫备御永宁官军二百五十人守之。诏许增修墙垣,其官军备御如旧。”
《西关志》载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固藩篱壮国威以保治安民疏》
原文节录:“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臣王士翘谨题:为固藩篱壮国威以保治安民事。臣奉命巡视居庸等关。顷者躬同兵备副使艾希淳遍诣居庸关隘,阅视八达岭城,四望郊原,人烟稀少,惟见关门之外不逾半里内有地名岔道堡,系隶隆庆州,民居凑集,大约千有余家。路通宣、大,生意日盛,殷富颇多,足启戎心。往年虽建有土城而卑矮可逾,倾圮过半;虽设有巡检而弓兵不过二十余名;虽协守以壮夫而往来不常,缓急莫倚。”
《西关志》载嘉靖二十一年十二月《议处关外隘口以重屏蔽疏》
原文节录:“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臣郑芸谨题:为议处关外隘口以重屏蔽事。臣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内奉命前往该关巡视,自八达岭出岔道堡,经由怀来地方至火石岭而入,阅视横岭等口。八达、岔道势相联属,八达岭则修理完固,军人全备,营房,城垣无不可守。岔道则城栅军少,全不足恃。”
上述事实证明,嘉靖三十年前,岔道堡早已有之。
三、岔道出现年代
明早期,岔道曾称为永安甸。
嘉靖《隆庆志》:“岔道,旧名三汊口,又名永安甸,为口外居庸关之要路,妫州八景岔道秋风一也”。
《明实录》:“永乐八年(即1410年)二月辛丑 以亲征胡虏昭告天下。二月戊申,车驾次沙河。二月己酉,车驾次龙虎台。二月癸丑,车驾度居庸关,次永安甸。”
《明史·志》载:“永乐八年二月庚戌,车驾次永安甸,日下五色云见。”
永乐二十一年,帝北征,永安甸称呼变为岔道。
《明实录》:“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戊戌 虏中有来降者言:虏寇阿鲁台将犯边。上遽召诸将喻曰:朕当率兵先驻塞外以待之。七月壬寅,车驾发北京。遣太常寺少卿王勉祭居庸关山川,晚次岔道。”
宣德五年、九年,帝巡边,仍驻于岔道。
《昌平山水记》:“宣德五年十月戊寅,(即1430年)上巡边,驻跸岔道。己卯,猎于岔道。”
《明实录》:“宣德九年(即1434年)九月庚辰,上将率师巡边。九月癸未,车驾发京师,驻跸唐家岭。九月甲申,驻跸龙虎台。九月乙酉,车驾度居庸关,驻跸岔道”。
永安甸称呼变为岔道,虽不能证明已筑城,但天子巡边途经之地,当进行大规模修整,或应有城墙等建筑。
永乐十二年,帝北征,并未驻于岔道。
《明实录》:“永乐十二年(即1414年)三月丙寅,车驾发北京,晚次清河。三月壬辰,驻跸龙虎台。三月丙申,驻跸鸡鸣山。三月戊戌,驻跸宣府。四月丁卯,驻跸屯云谷”。
岔道此时极有可能在整修,无法居住,只能由龙虎台直奔鸡鸣山。永乐二十一年,又驻于岔道,说明此时已有居住条件。
《延庆州志》载岔道城弘志十八年建,年代可信。据《四镇三关志》载:“八达岭城一座,弘治十八年建”。八达岭与岔道内外紧邻为一体,“守岔道所以守八达岭”。二者可相互印证。
根据上述事实推断,岔道筑城年代,上限为永乐二十一年,下限为弘治十八年。
嘉靖三十年、隆庆五年应为岔道重筑、增修和城垣包砖年代。

图片1:岔道草图
图片2:岔道东门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5-07-13 16:53:27





诗书于 2005-07-13 13:37:16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391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