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庐
 积雪庐 

2011-03-29 Tue

老老龙头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2011年2月6日,我与夫人驱车1000余公里,来到位于黄河西岸的陕西韩城县,这里东西向横亘着一段古老的土墙,这就是建于20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的魏国长城。陕西魏长城是战国时代魏国为防御秦国而修建的长城。因位于魏国西境,故称魏西长城。
当我们离那段土墙还有一华里的时候,我就已经被那高大的黄土墙震撼的全身发热,只可惜我们来的这天是一个雾霾天,能见度很差。我站在那足有七八米高的夯土墙顶上放眼向东望去,那四公里宽的黄河滩上一片白茫茫。长城向东一直顶到黄河西岸的黄土崖头,这景色不就是老龙头吗?要说伸向渤海的大明长城是老龙头的话,那么这里就应该就是老老龙头了!
在距离黄河岸边大约有一百多米处,长城被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拦腰斩断。记载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墙就这样被毁灭了好几十米,难道当时修建高速路的时候就没有保护那老墙的办法吗?
我从东到西顺着墙仔细欣赏着那密密的夯层,眼前浮现出当年古人们手握木夯一下一下筑墙的情景。大墙向西断断续续的在黄土塬上伸向了远方,这就是当年的秦魏古战场吗?
回京后,到成大林老师家,边喝着山西杏花村的原浆边说起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早期长城,老师说在河南的三门峡一带,曾经也有过一段十九里长的尧山长城,那也是战国时期的魏国长城,只可惜现在已经淹没于黄河的深处,再也看不见了。
老师还说到后来唐代诗人杜甫写的石壕吏,就是描写在那一带发生的故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村: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全诗一百二十个字,诗人描写了当时在那里抓壮丁的情景,诗人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当时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黄河从韩城禹门口出晋陕峡谷,河道由狭窄突然变得宽阔,湍急的黄河水流突然变得舒缓起来,河道两岸也由陡峻的高山峡谷变成相对平缓的黄土台塬丘陵,对面的河津市南,即汾水入河处。黄河两岸,是历史上秦晋两国的核心区域,韩城正扼其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韩城市东北约15公里处的禹门口往南,是较为平缓的塬区,由于黄河水的冲击作用,在中部形成低矮的谷地。谷地的东面为少梁塬,少梁塬东是滔滔的黄河;西为韩塬,历史上著名的韩塬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南部塬上则为魏长城,长城自西面的合阳县境逶迤而来,向东在南周村止于黄河岸边。
曾经在不同的地方多次看过黄河,每次看到黄河都有不同感觉和感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祖国的母亲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里发源………
古长城上望秦川,
回首俯瞰黄河滩。
万里烽烟似又起,
头顶五尺是青天。








积雪庐于 2011-03-29 10:45:26 发表在分类:魏长城
(40472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