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雅韵水神堂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广灵水神堂在大同地区很出名。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个水神堂的画片,泉水环绕庙宇,石桥穿越泉水,垂柳依依,松柏苍翠,古朴圣雅,风貌独特,内心对神奇的水神堂产生了向往之情。也许水神堂离得太近,觉得去那里的机会随时可得,所以经常是背着行囊远足游历他乡。这次国庆节假期想见见阔别多年的老同学,顺便看看水神堂,以了却一桩心事。
清秋的早晨寒气逼人,哆哆嗦嗦上了车,七点大巴才开出大同城。大巴车上人挤人,空气混浊,很不好受。我坐在窗边两眼紧盯着外面的景色,心情稍稍好些。金色沐浴着原野,草丛青黄相牵,谷子收了,玉米叶黄了,秋的欲望在膨胀。然而树的反应比草来得慢些,仍保持着高昂的绿意,秋风吹来,绿叶转身变成银色的背影,摇摇曳曳,姿态极美。过了浑源县城,公路依山而行,远山云遮雾罩,峰峦偶露行踪,云山相接,灰蒙一色,其气势足以吞吐万里。山下的雾气渐渐褪去,隐身到山里,天地间失真的颜色再次活跃。
九点左右,大巴车到达广灵汽车站,院子挺大四周全是旧平房,售票厅了放着一个长条木椅,临街出口有一扇小门,窗户玻璃上贴着“长途汽车站”几个鲜红大字,乡土气息浓厚,感觉很亲切。不一会儿,老同学来接。老同学以为我们会在新长途汽车站下车,可见这里不久将弃置不用。世间变化的速度加快,旧有的东西被荡涤,保存在脑海里温馨的东西也会一点点被蚕食,我庆幸此行还能看到这个旧车站。
广灵旧县城正面临改造,转了转人口集中的西街,那些老店铺、老庙、老院落全都破败不堪,即使经过修葺的院落也不是修旧如旧,完全按现代人的建房审美演绎一番。
穿过闹市,往东南行走1里地就到了水神堂。水神堂景区很大,修造的也不错,不过看不到游人如织的景象,看起来宣传力度没跟上。
泉水环绕的水神堂掩映在一片柳荫中,红墙塔影若隐若现,白色的石拱桥娇小玲珑,犹如一幅原汁原味的仙岛琼楼画。景区大门竖着简介牌,了解到水神堂始建于北魏,几经修葺,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据《大同府志》记载,“壶山,在广灵县城东南一里,平地一山,山下乱泉涌出,其水与壶流河水合流如壶,故名。上建’丰水神祠’”。由此可知,水神堂已有480多年的历史了。水神堂也是“丰水神祠”与“大土庵”的合称。
进入大门迎面而来的是白石拱桥,柔美的身姿在湖面上形成了一个弯弯的倒影,抚摸着桥栏石柱,欣赏着岸边垂入湖中的杨柳,听着石龙嘴里吐水的汩汩声响,恍如进入仙境。山门砖塔近在眼前,山门两侧设有钟鼓楼,构筑小而巧。门额悬挂“小方壶”竖匾,是清朝乾隆年间广灵知县朱休度的题字,媲美与山东蓬莱仙岛的“大方壶”。庙宇院落呈八面体,站在一个方向是看不出来的,不知奇巧独特的构建是否含有八面玲珑之意。环看院内建筑有过殿、圣母殿、观音殿、百工社、文昌阁、七层实心灵应砖塔、长廊、厢房,包括钟鼓楼、山门等。众多的建筑布局合理,由八边游廊围起来的小院,视觉上是向外拓展的;高低错落的庙宇、阁楼、砖塔,又打开了向上的空间。
水神堂的正殿为九江圣母殿,亦称“丰水神祠”,其下面有一圣泉,称为“壶泉”,是壶水主泉,泉水流淌与周围的涌泉汇成一湖泊。这让我想起了晋祠的圣母殿,有类似情形。当初建这座庙是供奉水圣母,祈福一方水土能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如今修缮庙宇是为了搞好旅游事业,尽管目的不同,出发点都是造福于民。因此,虽经年代久远,历朝历代不断修缮,水神堂得以保护完好。
在水神堂里最引起我兴趣的是《百工图》壁画。《百工图》是在正殿西侧百工始祖社里。殿内供奉着老子、鲁班、孔子的塑像,即道、工、儒三家。东西两墙正是“百工图”壁画,各有20幅,都是由北向南,由上向下地反映了清代人文市井面面观。我恨不能将每一幅画面拍下来,仔细阅读有些生活场景、生活形态不为今天所知,尽管如此,它是真实的大清全盛时期百姓的生活画卷。
清乾隆年间皇帝颁旨命宫廷画师绘制长卷《百工图》,内容囊括了当时各行各业的生活状态,是一部记录社会民生的百科全书,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令人惊奇的是,《百工图》的原画作不知遗失到哪里,而它的绝版复制品却长久地留在了水神堂。就凭这幅画卷,水神堂更会显出无限的魅力。
大方鼎于
2008-10-16 11:32:26 发表在分类:
中
(52794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