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帘洞
 公元六世纪的大兴城 

2009-02-25 Wed

陳寅恪先生學術作品及研究資料下載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银子注:在网上搜到一位先生的博文(http://blog.sina.com.cn/junyuantang),内有一篇陈先生的学术作品及研究资料的目录,比较详尽!可惜不知何故,这位先生将全部博文删除了。俺因此转贴之!谢谢这位先生的辛苦劳动!:)

——————————————
三聯書店十三種十四冊《陳寅恪集》:

《元白詩箋證稿》(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7&extra=page%3D1

第一章長恨歌
  第二章 琵琶引
  第三章 連昌宮詞
  第四章 豔詩及悼亡詩 (附:讀鶯鶯傳)
  第五章 新樂府
  第六章 古題樂府
  附 論 (甲)白樂天之先祖及後嗣
   (乙)白樂天之思想行為與佛道關系
   (丙)論元白詩之分類
   (丁)元和體詩
   (戊)白樂天與劉夢得之詩
   附校補記


《讀書札記第一集》(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78&extra=page%3D1
陳寅恪先生讀書劄記弁言
  舊唐書之部
  新唐書之部


《讀書札記第二集》(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76&extra=page%3D2
陳寅恪先生讀書劄記弁言
  史記之部
  漢書之部
  後漢書之部
  晉書之部
  後漢紀之部
  資治通鑒考異之部
  唐律疏議之部
  人物志之部
  雲溪友議之部
  酉陽雜俎之部
  弘明集之部
  廣弘明集之部
  衝虛至德真經之部
  陸宣公奏議之部
  劉賓客集之部
  韓翰林集之部
  唐人小說之部
  沙州文錄補遺附錄之部
  敦煌零拾之部


《讀書札記第三集》(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77&extra=page%3D1
陳寅恪先生讀書劄記弁言
  高僧傳初集之部
  高僧傳二集(續高僧傳)之部
  高僧傳三集(宋高僧傳)之部
  附:高僧傳箋證稿本


《寒柳堂集》(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79&extra=page%3D1
論再生緣
  論唐高祖稱臣于突厥事
  韋庄秦婦吟校箋
  狐臭与胡臭
  徐高阮重刊洛陽伽藍記序
  朱延丰突厥通考序
  俞曲園先生病中囈語跋
  讀吳其昌撰梁啟超傳書后
  蓮花色尼出家因緣跋
  三國志曹沖華佗傳与佛教故事
  贈蔣秉南序
  [附]:寒柳堂紀夢未定稿、寒柳堂紀夢未定稿(補)


《詩集─附唐 詩集》(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4&extra=page%3D1
詩集附唐 詩存


《書信集》(三聯書店)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5&extra=page%3D1
與妹書(節錄)一通
  致徐炳昶(一通)
  致袁同禮(一通)
  致容庚(九通)
  致傅斯年(七十七通)
  致陳垣(十八通)
  致胡適(八通)
  致羅香林(八通)
  致梅貽琦(八通)
  致劉文典(一通)
  致浦江清(一通)
  致伯希和(一通)
  致沈兼士(二通)
  致楊樹達(七通)
  致陳述(廿一通)
  致勞幹、陳述(七通)
  致蕭綸徽、陳述(二通)
  致張政烺、陳述(二通)
  致聞宥(十一通)
  致華忱之(一通)
  致牛津大學(二通)
  致劉節(三通)
  致陳槃(一通)
  致史語所第一組諸友(二通)
  致王雲五(一通)
  致戴望舒(一通)
  致陳登恪(三通)
  致劉永濟(五通)
  致方豪(二通)
  致姚薇元(一通)
  致潘公展(一通)
  致繆鉞(一通)
  致董作賓(二通)
  致沈履、雷海宗(一通)
  致鄭天挺(二通)
  致王力(一通)
  致葉企孫、吳 (一通)
  致李思純(一通)
  致吳宓(二通)
  致蔣天樞(四通)
  致郭沫若(一通)
  致唐長孺(一通)
  致劉銘恕(一通)
  致劉祖霞(一通)
  致牟潤孫(一通)
  致梁綺眨ㄒ煌ǎ
  致廣東省委文化革命駐中山大學工作隊(一通)


《講義及雜稿》(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0&extra=page%3D1
唐詩校釋備課筆記
  晉南北朝史備課筆記
  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備課筆記
  兩晉南北朝史(高等學校交流講義)
  唐史講義
  元白詩證史講義
   附:長恨歌傳詳略兩本對照
  論禪宗與三論宗之關系
  韓愈與唐代小說
  坊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跋
  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之所感
  “對對子”意義
  清談與清談誤國
  五胡問題及其他
  雨生落花詩評
  評吳宓忏情詩
  評吳宓夢覺詩
  劉鍾明大學畢業論文有關雲南之唐詩文評語
  張以沾髮W畢業論文唐代宰相制度批語
  李炎全學士論文李義山無題詩試釋評語
  某學生論文評語
  關于黃萱先生的工作鑒定意見
  對科學院的答覆
  兩晉南北朝史聽課筆記片段
  唐代史聽課筆記片段
  元白詩證史第一講聽課筆記片段
  陳寅恪先生隋唐史第一講筆記
  聽寅恪師唐史課筆記一則


《柳如是別傳》上中下三冊(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3&extra=page%3D1
或: 《柳如是別傳》(EXE)(電子文本)
http://bbs.windy8.com/read-htm-tid-349189.html
第一章緣起
  第二章河東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測及其附帶問題
  第三章河東君與“吳江故相”及“雲間孝廉”之關系(附:河東君嘉定之遊)
  第四章 河東君過訪半野堂及其前後之關系
  第五章 複明邉 (附:錢氏家難)
  

《金明館叢稿初編》(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1&extra=page%3D1
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系
  書世說新語文學類鍾會撰四本論始畢條後
  述東晉王導之功業
  魏書司馬叡傳江東民族條釋證及推論
  崔浩與寇謙之
  支愍度學說考
  桃花源記旁證
  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
  書魏書蕭衍傳後
  讀哀江南賦
  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
  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
  論唐代之蕃將與府兵
  李太白氏族之疑問
  書唐才子傳康洽傳後
  論韓愈
  讀東城老父傳
  劉複愚遺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問題
  四聲三問
  從史實論切韻


《金明館叢稿二編》(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2&extra=page%3D1
論李棲筠自趙徙衛事
  李德裕貶死年月及歸葬傳說辯證
  以杜詩證唐史所謂雜種胡之義
  書杜少陵哀王孫詩後
  元白詩中俸料錢問題
  順宗實錄與續玄怪錄
  魏志司馬芝傳跋
  逍遙遊向郭義及支遁義探源
  元代漢人譯名考
  幾何原本滿文譯本跋
  吐蕃 泰贊普名號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一)
  靈州甯夏榆林三城譯名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二)
  彰所知論與蒙古源流(蒙古源流研究之三)
  蒙古源流作者世系考(蒙古源流研究之四)
  高鴻中明清和議條陳殘本跋
  梁譯大乘起信論偽智愷序中之真史料
  武 與佛教
  讀洛陽伽藍記書後
  大乘義章書後
  禪宗六祖傳法偈之分析
  有相夫人生天因緣曲跋
  須達起精舍因緣曲跋
  敦煌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跋
  敦煌本心王投陀經及法句經跋尾
  敦煌本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跋
  斯坦因Khara―Khoto所獲西夏文大般若經考
  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
  西夏文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夏梵藏漢合璧校釋序
  敦煌石室寫經題記彙編序
  童受喻鬘論梵文殘本跋
  南嶽大師立誓願文跋
  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
  王靜安先生遺書序
  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
  劉叔雅莊子補正序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續稿序
  楊樹達論語疏證序
  陳述遼史補注序
  陳垣敦煌劫余錄序
  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序
  陳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
  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序
  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
  馮友蘭中固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
  先君致鄧子竹丈手劄二通書後
  大乘稻芊經隨聽疏跋
  忏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跋
  敦煌本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跋
  薊丘之植植于汶篁之最簡易解釋
  庾信哀江南賦與杜甫詠懷古跡詩
  東晉南朝之吳語
  李唐武周先世事跡雜考
  論李懷光之叛
  李唐氏族之推測
  李唐氏族之推測後記
  三論李唐氏族問題
  敦煌本維摩詰經問疾品演義書後
  與妹書(節錄)
  與董彥堂論殷曆譜書
  讀通志柳元景沈攸之傳書後
  論許地山先生宗教史之學
  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6&extra=page%3D1
或: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蓬萊閣叢書 上海古籍2001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0&extra=page%3D2
或: 《唐代政治史述略稿》手稿本(上海古籍)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9&extra=page%3D1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一 敘論
  二 禮儀 (附:都城建築)
  三 職官
  四 刑律
  五 音樂
  六 兵制
  七 財政
  八 附論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上篇 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
  中篇 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
  下篇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系


《陳寅恪先生全集》兩冊(台灣里仁書局出版)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88&extra=page%3D1
或:台灣版《陳寅恪先生全集》(俞大維題簽)

彙印陳寅恪先生論文集緣起
寅恪先生文史學術論著,淹貫中西,當代一人。民十五年春夏閭,先生應聘返國,都講於南北各大學。四十年來,齊州之亂不止,先生震湯播越,訖無甯處。所作詩文,例不留 ,承學之士,亦鮮錄存。民五十八年冬,自香港方面傳來清息,先生遽歸道山,此一皤然國老,年垂八十矣,亦終不 遺。海內外學人,驚悉之下,震悼至深,即有彙田先生學術論著之說。數載以還,台港兩地,多有刊印先生學術論文,雖吉光片羽,彌足珍視,然匆促印行,篇幅不多,且編校恒疏。本社有鑒於此,特商懇俞大維先生,面允據摭編訂此一代大師論文集一、一冊,以志紀念,以垂永久,以饗學者。
先生居恒著作甚多,往往墨瀋甫乾,即人手一篇。凡有來函請益,不論識輿不識,無不隨手作複。先生文字散見於各學報、期刊、雜志中,篇幅至夥。因是搜羅不易,遑論齊備。本集僅刊列九十四篇,先行間世,遺漏之珠,或在不少,有俟來日補足。先生於近代史學家中,最雄於文,最妍於詩,所作詩詞見載雖少,然篇篇雅健精好,附錄集後,以飫士林跂望。
本集得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准予轉載陳先生發表於該所集刊之論文,並承俞大維先生署題,賜借珍藏照片墨寶,惠允轉載「懷念陳寅恪先生」一文,謹申謝忱。又蒙方豪教授、王曾才教授、李毓澍教授、李樹桐教授、周培智教授、俞大綱教授、楊家駱教授,鼎力相助,或贈予所藏先生文字及遺像,專此志謝。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萬繩南整理(黃山書社)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1&extra=page%3D1
此書首版,乃黃山書社于1987年4月出的那個版本,貴州人民出版社此書系新版。
  此書是作者整理了陳寅恪老的筆記而成。它雖然不能把陳老師的精彩論述,一一如實地反映出來,但我想這部筆記的發表,對于研究陳老師在近代史學上地位與貢獻,對于研究魏晉南北朝的曆史,將能起到它的作用。
  第一篇魏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附論吳、蜀)
  第二篇 罷州郡武備與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談誤國(附“格義”)
  第四篇 西晉末年的天師道活動
  第五篇 徙戎問題
  第六篇 五胡種族問題
  第七篇 胡族的漢化及胡漢分治
  第八篇 晉代人口的流動及其影響(附塢)
  第九篇 東晉與江南士族之結合
  第十篇 孫恩、盧循之亂
  第十一篇 東晉與江南士族之結合
  第十二篇 楚子集團與江左政權的轉移
  第十三篇南朝官制的變遷與社會階段轉變的關系
  第十四篇 南北對立形勢分析
  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漢化(崔浩問題)
  第十六篇北魏後期的漢化(孝文帝的漢化政策)
  第十七篇 六鎮問題(附魏齊之兵)
  第十八篇 北齊的鮮卑化及西胡化
  第十九篇宇文氏之府兵及關隴集團(附鄉兵)
  第二十篇 南北社會的差異與學術的溝通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題


《陳寅恪先生遺稿》
本書主要收錄了陳寅恪先生抗戰前任教清華時期的一批手跡。其中包括陳氏手稿一冊,手錄資料九冊、散頁三片,批注本一冊(選頁),史語所集刊抽印本一份兩頁。並附錄陳先生暨親屬用印十六方,家藏字畫各一件等。內容涉及多種外族文字,是陳寅恪先生手稿的首次結集出版,對國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陳寅恪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http://www.chinesepdf.com/thread-33624-1-1.html


《陳寅恪史學論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2&extra=page%3D2

--------
紀錄片:

上海衛視《大師》之<陳寅恪>上下兩集下載(紀錄片)
http://www.verycd.com/topics/142708/
所謂“大”,第一就是開風氣之先而影響深遠。這些卓然大家的業績和命吲c時代相互激蕩;第二是與中國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相聯系,為最大多數的人指l恚瑸榻⒑团嘤褡宓母鴼椌邞];第三就是為了偉大的目標而奉獻一生,矢志不渝。

---------
回憶錄

吳學昭:《吳宓與陳寅恪》(清華大學文叢之一)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9&extra=page%3D1
或:《吳宓与陳寅恪》
或:吳學昭著《吳宓與陳寅恪》清華大學出版社
http://www.book118.cn/soft/1/24/2006/200603181307.html
文史大師陳寅恪與著名學者吳宓的學術活動及友誼為二十世紀學術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本書以吳宓的日記、遺稿為依據,忠實記述了二人從哈佛同窗、清華共事、聯大流亡、燕京授業直到勞燕分飛、鴻雁往還,長達五十年的深厚情誼。書中披露了陳寅屬與吳宓大量鮮為人知的學術觀點和社會活動,其中一些詩詞唱和也是初次發表。全書資料豐富翔實,文風清新樸素,對于二十世紀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書末附有徐葆耕教授的闡釋性論文《文化的兩難處境及其他》。


研究者作品:

陸健東《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北京三聯書店)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7&extra=page%3D2


陸健東:《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
http://bbs.sun0769.com/dispbbs.asp?boardID=38&ID=108108&page=1
本書根據大量檔案文獻和第一手的采訪資料,詳盡描繪了陳先生,生命最後二十年的坎坷經曆,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本書為讀者打開了一段塵封的曆史,從陳先生的生存狀態和人際交往入手,探索了他的內心世界,並以此分析、詮釋了陳先生晚年作品的內涵,提出了不少頗有說服力的見解。


王永興:《陳寅恪先生史學述略稿》(北京大學)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8&extra=page%3D1
先生為文著述,從不空泛議論,人不發無根據的意見,本書述先生史學之源以及史學思想、治史方法,必依據史實,並盡量廣搜群籍,盡量避免單文孤證,從師教也。
  本書述先生三部專著三篇文章之主旨,著眼于先生著書之用心所在及論述的特點,間或涉及書文的內容,但非重複其內容也。先生讀兩《唐書》劄記千余條,實學習寅恪先生史學指示門徑之著作也,為了便于初學者,謹略加疏證其中一小部分。


余英時等:《陳寅恪晚年詩文及其他》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5&extra=page%3D1
本書作者在八十年代破譯了他的暗碼系統,使他晚年生活與思想的真相重顯于世。十余年以來本書所激發的爭議不斷擴大,最後演成所謂的【陳寅恪熱】,引出了大批有關他晚年的檔案史料。


《陳寅恪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415&extra=page%3D1

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傳》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400&extra=page%3D2
本書作者參以陳氏的文集、詩詞,完成這本系統論著,深入研討了陳氏一生的學術曆程與思想,對陳氏的史學成就與地位有持平之論,對陳氏寄托感情的《論再生緣》與《柳如是別傳》等力作亦有中肯的評析。本書初版由香港波文書局1976年印行,後由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1977年先後兩次增訂再版;其間,1992年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以《陳寅恪評傳》為題出版簡體字版。此次再版,據1997年聯經版,並經作者重新校訂。


《陳寅恪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4&extra=page%3D2
浙江人民出版社。胡守為作。


蔡鴻生《仰望陳寅恪》(中華書局2004年版)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3&extra=page%3D2
書名突出“仰望”二字,不僅表示敬意,也不止是對熟語“走近”的舍棄,而是別有所指。


徐迅:《陳寅恪與柳如是》
http://www.ebookcn.com/book/41931
本書是一部以《柳如是別傳》為依托,以劇本形式為載體的中國數百年文化史。該書主人公陳寅恪以中國文化托命之人自命,遐想瞑思之際,神馳于三百年前,與柳如是成為異代知己。  全書又以陳寅恪揭示王國維自殺之謎為主要線索,痛陳王氏以其一死殉中國文化而令千秋悵望。後世雖有“流俗恩怨榮辱委瑣齷齪之說,皆不足置辨”。作者目光如炬,視野開闊,上溯明末清初,下迄近現代思想文化之鉅劫奇變,穿插古今,交錯時空,跨越生死,縱橫四百年間,使現實與夢境交融,古人與今人對話,堪稱一部極具後現代意味的奇書。


劉夢溪:陳寅恪的哀傷與自由
http://www.paipaitxt.com/read.php?tid=4629469


劉夢溪:《陳寅恪與紅樓夢》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5396&extra=page%3D1
陳寅恪先生釋證錢柳因緣詩作和論述《再生緣》及其作者陳端生,每每牽及小說《紅樓夢》,其實並不偶然。這些作品的作者和人物,都活動于明清之際以及清朝乾隆時期的社會舞台,也就是當政權吏疊和新朝的統治特別嚴酷的時候,此種曆史時刻,更能見出士人的出處進退與立身之大節。如果說陳先生晚年撰寫《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是在“頌紅妝”,那麼《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再生緣》的作者陳端生,早于他三百多年就在那裏大“頌”特“頌紅妝”了。人所共知,曹,陳(端生)的“頌紅妝”是有曆史時代的緣由的,那麼寅恪先生呢?他何以要在衰病之年以千鈞之力來撰寫《柳如是別傳》和《論再生緣》?“點佛弟之額粉,久已先幹。”《論再生緣》後序如是說。“縱回楊愛千斤笑,終剩歸莊萬古愁”,《柳如是別傳》第一章“緣起”第一首題詩如是說。


家族史(另包含陳三立等文集):

陳三立《散原精舍文集》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ad.php?tid=2925&extra=page%3D2


參考文章:
浚源堂輯錄義寧陳寅恪先生學術研究資料彙編.


阿印于 2009-02-25 23:39:17 发表在分类:流沙墜簡
(50709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关闭发言框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