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专题世纪百年

寻找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象资料中的长城

寻找尘封的历史:雷烨横岭城抗战老照片拍摄地点探寻记(一、二)
诗书 于2005-08-15 20:10:44发表于长城小站
抗战图册摊在桌上,就象打开了昔日尘封的历史。台灯聚焦在一幅幅抗战老照片上,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
一张黑白老照片跃然纸上,我的目光停顿下来仔细端详,似曾相识。
一道城墙由对面山脊滑下,与山下平川的城墙首尾相望,山根部一段墙体已然残缺,一座城门把守在山下。城门洞外,有一队军人正在行军,四周是收获后已翻耕的田野。
老照片下方的文字解释是:“1942年秋,冀东八路军向伪满边境挺进”。拍摄者为雷烨。
我感觉这个地方十分熟识,应当在哪里见过。那么拍摄地点究竟在哪里呢?雷烨又是什么人呢?
我又能否找到这里?
(一)
让我们首先搜索雷烨的轨迹。
能够称为抗战军事摄影家的人,大概只有沙飞和雷烨了。
雷烨,原名项俊文(1914-1943),浙江金华人。
1938年春,雷烨通过组织到达延安,进入抗大学习。
1938年12月,八路军总政治部选派他为前线记者团第一小组组长,带领一组5人冲破敌封锁线,抵达晋察冀根据地。
1939年8月,雷烨被分配到冀东军分区工作。
1941年担任冀东军分区宣传科长、组织科长。
在冀东军分区工作期间,雷烨拍摄了大量优秀的战地照片和诗歌、通讯。如《驰骋滦河、挺进热南》、《熊熊篝火》、《冀东人民》、《潘家峪大屠杀》、《战斗在喜峰口》、《山岗晚炊》、《塞外宿营》、《进行在祖国边城》、《我们是怎样收复塞外乡村的》等。
1942年底,雷烨到北河平山边区政府所在地参加会议。时任《晋察冀画报社》社长的沙飞与雷烨见面,看到雷烨拍摄的照片后兴奋异常。于是,雷烨把三年多的摄影作品交给晋察冀画报社使用、保存。
1943年4月20日,雷烨正在河北平山县曹家庄写照片说明,突遭日寇围击,因地势不熟,转迁间与敌遭遇,在短兵格斗中身负重伤后,砸碎相机、钢笔,用最后一颗子弹壮烈殉国,年仅29岁。
殉国后,新华社发表了《冀东军区组织科长雷烨同志抗敌殉国》、《雷烨同志小传》。
《晋察冀画报》出纪念专刊,登遗作五十一幅。还有许多领导发表了纪念文章。
慷慨饮弹以赴死、舍生取义以尽忠。中华民族的大义造就了雷烨这样的英杰。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照片,就是雷烨生前交付沙飞的、后来发表的五十一幅遗作之一。
那么,拍摄地点究竟在哪里呢?
(二)
我是长城爱好者。多年来,走过许多地段的长城和与其配套的城堡、关口。
近几年,长城爱好者在查找长城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以长城为背景的抗战老照片,其中以沙飞拍摄的照片居多。
遗憾的是,一些照片上的说明与长城的实际拍摄地点完全不符;还有些照片干脆就没有标明拍摄地点。比如雷烨这张照片,只粗略的介绍说:向伪满边境挺进。然而时过境迁,假设城墙再被毁掉,后人将谁也不清楚它的实际地点在哪里。
如果能够重新寻找到实际的拍摄地点,不但能够将长城与抗战有机结合起来,籍此宣传我们民族血肉长城的精神,而且还能够对长城的今昔进行清晰对比,这也是对长城保护最直观的宣传。
因此,有爱好者早在几年前便开始了这项工作。
去年“十一”,我跟随长城小站的志愿者在山西灵丘县一处长城关口——牛帮口,成功的搜索到了当年沙飞以长城敌楼为背景拍摄的115师骑兵营开赴平型关战场时老照片的地点。(照片说明上同样没有标注拍摄地点)
沧海而桑田,桑田又沧海,六十二年前牛帮口威武的马队、凝重的敌楼,使我们在兴奋中拌随着莫名的感慨与沉重。
这一次,难道我能够搜索到雷烨拍摄的抗战老照片的地点吗?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我应当在一甲子轮回之际,将拍摄地点搜索到,以此来缅怀、告慰雷烨和照片上这些八路军的弟兄们。如此,我心方安。
凭借经验,我判断出这是一座明代驻扎士兵的城堡。山下城堡的作用,简单说就是呼应山上长城的烽烟,以随时登城作战。
目光聚焦在照片上,大脑在急速搜索着曾经走过的城堡。灵光忽现,这里莫非是横岭城么?
是的,横岭城北门外!


图片1:1938年12月,雷烨(左一)率总政记者团第一组到达晋察冀,受到聂荣臻的接见。
图片2:雷烨拍摄的横岭城图片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16499